“芙蓉國”中的“芙蓉”
“芙蓉國”中的“芙蓉”
關于譚用之詩中的芙蓉,是指水芙蓉(蓮花),還是木芙蓉(拒霜花)呢?有人認為是指木芙蓉。如1986年出版的《******詩詞選》中《答友人》一詩的“芙蓉國里盡朝暉”的“芙蓉國”注云:“木芙蓉到處開放的地方。”新版《辭!“芙蓉國”條也采此說。但引有譚詩上述詞句后說:“當時湖南湘江一帶多木芙蓉,故有此稱。
也有人認為是指水芙蓉。1980年出版的《新選唐詩三百首》中譚詩“芙蓉國”注:“指今湖南省,因湘中多湖泊沼澤,盛產水芙蓉,所以稱其為‘芙蓉國’。”還有采取折中辦法的,如中國對外友好協會所編《中國分省概況手冊•湖南省》釋“芙蓉國”,便二說并存:“據說過去在湘江流域多植有芙蓉(一說為木芙蓉,一說為水芙蓉,即荷花),所以湖南又有‘芙蓉國’之稱。”
更多的人則認為是指水芙蓉,理由有三:1、譚用之的這兩句詩,顯然脫胎于屈原《湘君》中的:“采蓮荔兮水中,搴芙蓉兮木末。”屈原這兩句話的意思是用到水中去采山上的薜荔,到樹顛去采水中的蓮花,比喻想見湘君而不可得。這里的芙蓉指生在水中的蓮花。譚用之兩句詩也和屈原一樣,指陸地的薜荔和水中的蓮花。2、木芙蓉不一定要種在水邊,而蓮花只能種在水中。譚當時是宿在湘江,看到的是水景,水中有大面積的荷花是可能的,要說水中或水邊有大面積的木芙蓉,則不合情理。3、湖南自古就有盛產蓮花的記載,其普遍程度稱之為“國”是當之無愧的,而無盛產木芙蓉花的記載。再有木芙蓉并無大用途,怎么會大面積地種植到可以稱為“國”的程度呢?明顯地此說不合歷史實際。“芙蓉國”應該是指到處都是蓮花的地方。
|